当前位置:佳人天下网>社会热点 >   正文

新能源“烂尾车”困扰百万车主 事件始末2025最新消息

导读:威马、哪吒等一批造车新势力接连退场,留下的不仅是空旷的厂房与未竟的产线,更有数以百万计陷入售后泥潭的车主。据央视网报道,随着这些车...

威马、哪吒等一批造车新势力接连退场,留下的不仅是空旷的厂房与未竟的产线,更有数以百万计陷入售后泥潭的车主。

据央视网报道,随着这些车主手中的车成了“绝版车”,不仅质保化为泡影、维修配件难寻,甚至车险也难以购买。原本由企业承担的售后责任,如今已经变成了困扰车主们的难题。

新能源“烂尾车”困扰百万车主 事件始末2025最新消息

市场经济就是大浪淘沙,适者生存,不适者淘汰出局。根据公开信息,2018年我国有超过487家电动车制造商,到2023年年底已仅剩40多家能正常运行。

而随着部分车企“黯然退场”,车主手中的新能源车变成“绝版”,谁来提供质保、维修,成了大问题。中消协报告也显示,车企倒闭退市后,车辆售后无保障已经成为消费者集中投诉的问题。

以报道中的姚先生为例,在威马车企2023年轰然倒下后,其购买的威马新能源车“浑身是病”、续航里程大幅衰减,“4S店早就关门歇业,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,车企的质保承诺成了空头支票”,只能找外部维修厂,不仅价格昂贵,毛病也难根治。

有类似遭遇的车主还有很多,他们的“烂尾车”谁来兜底?理论上,当然由相关车企兜底。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》规定,供应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或者停止销售的车型,并保证其后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。

但实际上,经销商退网、车企清算,已无法提供配件和售后服务。这种情况下,只能由消协、行政和司法尽责。

各级消协积极受理消费者的投诉,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、调解,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反映、查询,提出建议;还应当以保护不特定消费者权益为由提起公益诉讼,在要求车企破产清算时,充分保障车主合法权益,便于相关法院综合考量。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协的职责。

在行政监管角度,鉴于新能源车市场洗牌加快,部分车企退场带来很多麻烦,要对车企实际运营情况加强监测。若监测发现某些车企进入破产程序,或某些车型即将停产,既要预警提醒消费者,也要监督车企保障售后服务,不能让新能源“烂尾车”车主陷入不敢修、不能修、不会修的困境。

更重要的是,要打破新能源车企维修垄断,让这类车企破产后,其消费者能在第三方维修机构获得配件和维修。

此外,也有专家呼吁,尽快建立车企退市的“售后保障基金”,要求车企在售车时按比例缴纳专项资金,一旦退市,便由基金接管售后。这是防止新能源车“烂尾”的有效办法。

但这也需要以问题为导向,改变制度不健全或者“悬空”的现状。比如,要么完善《汽车销售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强化车企和经销商的售后责任;要么制定汽车售后服务办法并健全《汽车售后服务规范》,倒逼车企改变“重销售、轻售后”惯例。

当然,同时也离不开人民法院为新能源“烂尾车”车主做主。任何一家车企破产清算,都少不了人民法院裁定。受理这类案件的法院,在依据企业破产法等法律审案,尤其是在进行破产清算时,也要将涉案车企的消费者权益考虑在内。

为此,也不妨对这类案件审理进行“顶层指导”。作为新能源“烂尾车”车主,当发现相关车企破产清算时,既要确认债权,也要参与债权人会议,等待司法裁决。

新能源“烂尾车”困扰百万车主,也提醒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时,要多考虑成熟稳健、售后体系较为完善的车企。而在签订购车合同时,也有必要明确约定车企的售后服务条款,以此作为倒逼车企尽责,未来需要维权时也不至于应对无措。

内容